海洋大學陳天任教授,榮獲國際甲殼類學會頒贈傑出研究獎

海洋大學陳天任教授,榮獲國際甲殼類學會頒贈傑出研究獎

由國際甲殼類學會會長、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的 Amanda Windsor 博士(右),頒贈獎牌予國立海洋大學教授陳天任(左)。【國立海洋大學提供】

【記者張靜惠基隆報導】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特聘教授陳天任,日前榮獲國際甲殼類學會(The Crustacean Society)頒贈傑出研究獎(TCSERA),這是國際甲殼類領域的最高榮譽,他是獎項自1982年設立以來的第33位得獎者,也是第一位代表臺灣的獲獎者。
陳天在甲殼十足類之分類及演化類源關係的大量研究成果對該領域影響重大,不僅連續3年入榜由美國史丹佛大學評選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也3度蟬聯Research. com全臺第一的動物科學與獸醫科學家。
目前陳天任教授共發表了332篇研究論文,其中288篇屬於SCI期刊論文,撰寫了9篇專書章節,並發現了1個世界新科、13個新屬、5個新亞屬、177個新種和2個新亞種。他採集的研究標本和資料收藏於海洋大學,為國內種類最多、資料最齊全的蒐藏。
陳天任教授長期與新加坡大學李光前自然史博物館、香港中文大學海洋研究中心合作,從事甲殼十足目的分類及演化的研究,近年出版的相關專書都有特別提及陳教授及其團隊在修訂甲殼十足類類分類系統的貢獻。
他還積極參與由法國巴黎國立自然史博物館籌辦的國際海洋生物多樣性收集調查,統籌蝦類的研究及展覽推廣,並受聘為該館的研究客座「Correspondant du Muséum」。
陳教授的貢獻使臺灣在蝦類分類及多樣性研究在全球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印度西太平洋海域中佔有領先地位,並持續將研究領域擴展至全球。他時常與世界各國研究機構交流標本,還出版了7本臺灣甲殼類圖鑑。
陳天任教授在國科會的支援下,建立了「臺灣大型甲殼類資料庫」網站,這對研究臺灣海洋生物及提升國際知名度具有重要意義;至於臺灣東部及南部深海區域,陳教授推動與法國研究單位合作,成功建立臺灣獨立收集深海大型底棲生物的能力,目前最深可採集至水深5,622公尺,開創了臺灣深海生物研究的新領域。
陳天任的研究範圍不僅限於臺灣,還將研究擴充至西太平洋及印度西太平洋的相近種群。他受邀撰寫糧食及農業組織(FAO)中西太平洋漁業生物圖鑑的蝦類部分,並協助審定巴基斯坦和緬甸漁業生物圖鑑的蝦類部分。
此外還受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紅皮書評估小組邀請,進行全世界龍蝦類的瀕危物種評估,並還受邀參加海洋生物多樣性最權威資料庫WoRMS及旗下的全球甲殼十足類多樣性資料庫DecaNet中擔任海產龍蝦類的分類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