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基隆海洋之美,揭開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及海洋公民科學家成果

探索基隆海洋之美,揭開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及海洋公民科學家成果

圖:探索基隆海洋之美,揭開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及海洋公民科學家成果(圖一);學員在保育區海域潛水調查攝影(圖二)。(基市產發處提供)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今年度基市府持續藉由海洋保育署補助的海洋保護區經營及管理維護計畫,除不斷累積「望海巷潮境海灣資源保育區」(簡稱潮境保育區)基礎性的生態調查數據外,今年度更延續去年海洋公民科學家研習營課程,並擴大辦理陸域潮間帶及水域進階課程,讓更多的民眾可以參與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課程,共同紀錄潮境保育區的保育成效。相關計畫生態調查及成果展,即日起到十月二十九日在基隆東岸廣場三樓展出。 潮境保育區成立至今已逾七年,透過今年度於潮境海灣的調查發現,不僅魚種總數較去年成長,以整個望海巷海灣來看,總記錄165魚類種數,其中潮境保育區內就記錄151種,代表今年度魚類調查幾乎九成,都在保育區內可以被記錄到,並記錄到較多體長超過四十公分的大型魚類。在夏季時,潮境保育區內的總生物量,更高於保育區外二十七倍,足以顯示潮境保育區,具有相當豐富的生物多樣性。


基市產發處長林鼎超表示,保育區是否有成效,需要持續透過定期調查,建立系統化的生態調查數據,以持續追蹤影響生物數量的各種因素,進而作為海洋保育政策施政滾動式調整的依據。結合公民科學家的力量,可以讓生態調查的廣度更全面也更豐富。另外,為永續經營,基市府針對潮境保育區,訂定二點零管制方案,未來將分為核心區及永續利用區,並訂定分區管制、總量管理及資格審核等限定,以維護海洋保育區生態資源,目前已經農業部核定,預計於明年第一季正式公告實施。
海洋保育署組長羅進明表示,不是只有科學家才能做調查,只要每個人手上有簡單的相機紀錄工具,都能成為海洋公民科學家,透過各位的努力,就可以記錄到不只基隆,甚至全臺灣的潮間帶及水下珍貴的生態紀錄照,讓活動成為一個很好的公民實踐,讓海洋保育的觀念深植在每個人的心中。
透過今年度六場不同類型的海洋公民科學家培訓營,包括廣受好評的水域基礎課程,以及今年度擴大辦理的水域進階課程及陸域潮間帶課程,學員不僅會學習到海洋生物辨識,與水下攝影的技巧,還會進行資料蒐集的教學,使得未來學員有機會參與實地生態調查,協助監測保育區內的生態狀況,進而累積潮境保育區的生物資料庫,建立「定性調查」及「定量調查」的相關數據。
今年共培訓出九十五位海洋公民科學家,並成功募集逾一千二百張潮境保育區珍貴照片,其中藉著海洋公民科學家的鏡頭,更在潮境保育區內記錄到一種「深海蟹」奇特的偽裝行為,這種剪取珊瑚放在身上作為偽裝行為,學者專家尚在搜尋相關資訊,並協助辨識該生物物種,這樣的記錄,不僅為潮境保育區增添一絲神秘感,更凸顯出海洋公民科學家的無限可能。
參與進階課程學員的金映玥分指出,一般人很難接觸到穿越線調查,「學了這些,我不只是休閒潛水員,還有機會對科學有一些貢獻,我覺得很棒,希望課程可以繼續開辦。」潮間帶課程學員黃寶霈表示,透過課程學習,未來去潮間帶,我可以很有信心地分辨出螺類或貝類的不同。
產發處表示,潮境保育區近年被譽為海洋保護區的「模範生」,不僅歸功於基市府嚴格執行管制及持續性生態調查外,也來自公民科學家們熱情的參與,希望透過更多公民參與,一起為海洋保育貢獻己力,明年基市府將持續辦理相關課程,並擴大到基隆西岸海域,讓更多國人能參與並了解海洋保護的重要性,讓參與者透過大數據分析,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海洋資源的趨勢,並為保護做出更有針對性的貢獻,一起守護寶貴的海洋資源。
基隆市潮境保育區生態調查暨海洋公民科學計畫年度成果,即日起到十月二十九日在基隆市東岸商場三樓展示,活動期間週末十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二日下午二點到晚上八點,安排精彩的海洋市集,邀請各位民眾前往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