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安康市平利縣綠色產業蓬勃發展

陝西安康市平利縣綠色產業蓬勃發展

「茶旅+民宿」、「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 推展「品茶香,賞風光」

【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有「中國最美鄉村」也是大陸絞股藍原產地的陝南安康市平利縣,地處陝西、湖北、重慶三省市交界處,這裡是女媧文化的發源地、名茶之鄉,也是中國古老長城的留存地。

平利縣委副書記丁進君介紹縣裡經濟發展。(蔡叔涓攝)

由陝西省台辦主辦的「山鄉花開·秦巴有約」兩岸新媒體一行到了平利縣,探訪這個在古絲綢之路要到上重要茶產地,探訪該縣利用富硒茶產業帶動縣民種植茶園、發展小型茶業家工廠,進行美麗鄉村建設,推展鄉村旅遊、茶旅融合發展。

安康平利縣綠色茶園十分漂亮!(蔡叔涓攝)

據陝西當地媒體報導,近年來,平利縣以自然風光為基礎,以女媧文化為底蘊,以縣城為核心,以秦巴風光、茶鄉風情、康養研學3條精品線路為主的旅遊產業推頗有成效,探索出「茶旅+民宿」、「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實現由賣茶葉向賣風景、賣文化,推展「品茶香,賞風光」等鄉村休閒體驗之旅轉型。
當地平利縣委副書記丁進君很高興有兩岸媒體走入縣裡參訪,她介紹,平利的種茶歷史悠久,清代時平利就有貢茶。

陝西平利縣探索出「茶旅+民宿」、「茶旅+康養」等茶文旅融合新業態。(蔡叔涓攝)

她表示,平利茶最有特色的,第一個是平利女媧茶,這是我們的綠茶;第二個是平利絞股藍,因為平利絞股藍是從2004年、在20年前就是大陸國家地理標誌產品;第三個是平利的秦漢古茶,這是一款文化茶。
目前,平利縣有265家茶飲企業,目前六大茶類,除了青茶,其他五大茶在平利都可以生產,都有一定的規模。

平利縣美麗鄉村建設。(蔡叔涓攝)

平利縣還平利縣還把茶園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景觀節點,建成了長安硒茶小鎮、馬盤山生態觀光茶園等特色文旅場景。按照「城景一體、城旅融合」,把縣城作為生態旅遊的核心景區,傾力打造「山環水繞、湖光山色」的旅遊城市。
平利縣圍繞呂色產業發展路線,大力推進集「登茶山、遊茶園、採茶葉、購茶品、賞茶藝」於一體的生態休閒遊、風情體驗遊、茶業研學遊,將「綠水青山」的產業優勢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發展勝勢。
堅持保護與開發並重,以森林資源為主體,著力開發山地型、濕地型、草原型森林旅遊模式,打造了千家坪山地峽谷森林公園、濕地公園,以及高山草甸、峽谷瀑布、康養旅遊相結合的康養小鎮綜合性景區。
目前,平利縣已建成25萬畝茶葉和絞股藍基地,全縣近10萬餘人從事與茶相關的產業,茶業綜合產值35億元人民幣,實現了「一片葉子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標。

小小玩物 創造出大大產業 安康市毛絨玩具創新發展
【記者蔡叔涓陝西採訪】陝西省安康市還有一項特別的產業,目前可以說是位居該產業龍頭地位,那就是安康毛絨玩具產業。

許多受歡迎的毛絨玩具都是在安康製造。(蔡叔涓攝)

「山鄉花開‧秦巴有約」兩岸新媒體採訪團一行,到了安康市恒口示範區就是探訪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基地,走進安康無水港建設項目工地,瞭解規劃、建設和發展現況。
在公司現場先看到的就是活力滿滿的各色玩偶,讓每一位到訪者愛不釋手。據介紹,在2018年1月是第一隻安康制造的毛絨玩具誕生,僅5年多時間,這裡聚集起800多家相關企業,吸納就業近2萬人,實現年產值超過61億元(人民幣,下同),已經成為大陸毛絨玩具產業四大基地之一。

安康市毛絨玩具產業,創造出大產業(蔡叔涓攝)

在安康的毛絨玩具製作公司裡,廢棄透明飲料瓶變身「PP棉」,潔白柔軟如同棉絮,然後研發、製作等產業集群的效益提高;如填充棉、面料、紐扣、飾品﹔往下看,有潮玩、文旅、IP開發,都在當地有很完整發展。

安康市毛絨玩具產業展示中心。(蔡叔涓攝)

毛絨玩具帶動發展,背后是延伸產業鏈、暢通供應鏈、構建價值鏈的探索,並利用當地盛產的桑蠶、毛竹,研發毛絨玩具新材料、新品種﹔搭商文創產品,與知名博物館、景點聯合進行特色IP開發﹔推出工業旅游路線,毛絨玩具廣場、主題酒店、主題街區讓遊客樂而忘返……。

許多受歡迎的毛絨玩具都是在安康製造。(蔡叔涓攝)

安康市介紹,目前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五大中心是提升安康毛絨玩具文創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毛絨玩具文創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由「文創設計中心」、「原輔料批發中心」、「電子商務中心」、「產品展示中心」及「物流中心」共同組成,為全市毛絨玩具企業提供文創設計、產品打樣、小批量試製、電商運營、毛絨玩具展銷、物流倉儲、原輔料供應、知識產權保護、人力資源、會務接待、研學文旅、雙創孵化等服務。
毛絨玩具在安康成了優勢發展行業、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高創新能力,短短數年,從零起步的安康發展為大陸第四大毛絨玩具生產基地。

絞股藍產業經濟效益

【記者蔡叔涓陝西報導】陝西安康市平利縣另一項綠色特色產位就是絞股藍,素有「絞股藍第一縣」之稱。

絞股藍有中國神草之稱。(張晉瑞攝)

絞股藍素有「中國神草、南方人參」美譽,是一種草質藤本植物。最早出現在明代朱橚所述的《救荒本草》一書中,後錄入《農政全書》、《野菜博錄》,清代又編入《植物名實圖考》中,今《中國植物志》、《中藥大辭典》亦有詳載。
絞股藍具有獨特的生物學特性,廣佈於大陸多個省市,尤以陝南平利縣絞股藍資源分佈廣,品質佳、人工種植面積大。

平利縣神草原是絞股藍推廣中心。(蔡叔涓攝)

記者一行參觀了平利縣中國絞股藍博物館,瞭解絞股藍的歷史,以及當代絞股藍的科研成果、應用現狀與前景。當地神草園茶業有限公司善用絞股藍、茶葉種植、加工、銷售、技術研發、產品開發及絞股藍產業文化綜合開發,建有絞股藍及綠茶基地3000餘畝。
平利縣充分利用自然優勢,堅持繼承與創新結合,持續支持發展絞股藍產業數十年,同時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推展上取得相當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