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言的千年風華

無言的千年風華

歷時近4個月,輾轉跋涉2.84萬公里,首次全景聚焦分佈於10個省(直轄市)的16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媽祖宮廟,力求深度解讀從莆田「走天下」的宋代女子林默  ——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日報社全媒體採訪組
11月19日,第九屆世界媽祖文化論壇在福建莆田市湄洲島舉行。當天下午,隨著一聲汽笛響起,海上渡輪緩緩駛離湄洲島,媽祖祖廟建築群漸行漸遠,論壇上引發熱議的「天下看媽祖」全國大型主題採訪活動落下帷幕。
從7月30日抵達天津天后宮,到這天走出湄洲媽祖祖廟,莆田市湄洲日報社全媒體採訪組歷時近4個月,涉足10個省(直轄市),輾轉2.84萬公里,在海峽兩岸首次完成對16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媽祖宮廟的全景聚焦。解碼文物包漿裡的塵封往事,探尋文化傳播中的活性敘事,講述文明互鑒下的中國故事。分佈於神州大地的16處古跡遺存,默默地闡析並佐證媽祖尊崇的歷史地位和獨特的時代價值。
媽祖,生於宋建隆元年(960年),宋雍熙四年(987年)因救助海難,獻出生命。傳說她出生時不啼不哭,故名林默。人如其名,她短暫一生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典籍,卻用積德行善,拓展了中國古代聖賢不朽的「立德、立功、立言」深邃意涵。2009年9月,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為中國首個信俗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今,全球媽祖信眾超過3億人。其中,台灣地區媽祖信眾超過1600萬人,占當地人口2/3。去年9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發佈,其中,「媽祖故里」「媽祖等民間信仰」「媽祖宮廟」「媽祖信俗」「媽祖文化」,5處疊加,分外醒目,備受矚目。
一位古代女子,為何能如此光昭千秋?還有多少今人尚未發現或未引起足夠重視,值得深入研究的史料、文獻、實物和活態傳承等?如何突破「盲區」,推動媽祖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經記者獨家調查發現,在國務院公佈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竟有16家媽祖宮廟名列其間。在海峽兩岸廣袤的大地上,星羅棋布的媽祖宮廟中,這無疑是最具代表性和值得關注的「權威」樣本。記者力圖從「天下」視角,通過讓16家「國字號」集體亮相,使沉寂的文物敘述媽祖傳奇,添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共16組71人次記者,從東南沿海到津沽大地、中部地區、西南邊陲、東北平原,現場探訪、實地考察、深度挖掘、專題座談、全媒傳播。
「先有娘娘廟,後有天津衛」,在天津天后宮、元明清天妃宮遺址,以廟興城的盛景為人津津樂道,無不濃縮著北方城市天津的發展史。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和大運河沿岸重要節點的古碼頭、古港口周邊,媽祖宮廟是十分醒目的景觀。福建泉州天后宮、浙江寧波慶安會館、遼寧錦州天后宮、山東煙台蓬萊閣天后宮和煙台天後行宮,均為當地重要的文化地標。
福建長樂顯應宮、雲南會澤天后宮、江蘇太倉瀏河天妃宮,均存有鄭和撰文刊立的《天妃靈應之記》碑相關史料。該碑文1177字,記述了鄭和下西洋中「媽祖護佑」的經過。海洋文明,通過文物的詮釋,跨越時空,交相輝映,大愛和平始終是中華民族的品格秉性。
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的話題,在採訪中幾乎無處不在。
湄洲媽祖祖廟,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一直發揮著融化海峽兩岸「堅冰」的特殊作用。「兩岸一家親」是採訪中最常聽到的話。莆田平海天后宮,留存著神奇的古井和施琅題寫的碑文,見證清朝收復台灣的歷史。就連地處湖南著名抗戰勝利受降地芷江的天后宮,也積極用好台灣老兵資源,助力打造「和平名城」。
在遠離海洋的內陸山區,媽祖文化通過閩商、晉商等傳播至貴州鎮遠天后宮、山西太谷天後聖母廟、福建龍岩西陂天后宮等,促進山海聯動發展,推動民族文化融合,活化賦能紅色旅遊。
採訪16家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媽祖宮廟,記者發現,媽祖文化與海絲文化、民族文化、鄭和文化、紅色文化、和平文化等交織共榮,凸顯著中華文明強大的包容性、認同感、凝聚力。
從莆田「走天下」的宋代女子林默,無言聲自遠,大德無疆,光耀華夏,綻放著千年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