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區公所強韌台灣防災計畫座談,強化社區居民自助互助能量。

暖暖區公所強韌台灣防災計畫座談,強化社區居民自助互助能量。

暖暖區公所強韌台灣防災計畫座談,強化社區居民自助互助能量。(基市消防局提供)

【記者張毅基隆報導】基隆市強韌台灣防災計畫在暖暖區公所,辦理「強韌台灣計畫座談會」,由暖暖區長陳儒東主持,邀區公所各課課長與里長與會,消防局與協力團隊洪志評教授、劉芷妤教授與朱志航博士,共同對防災協作與社區韌性等議題交流討論。
洪志評教授指出,面對風災、地震等大規模災害時,因其波及範圍廣、影響時間長,社區要盤點各類的可用資源,並建立起自主應變能力。鼓勵居民參與「防災士訓練」,有助於培養社區的自救與互救能力,提升社區的防災韌性。
劉芷妤教授介紹「防災協作中心」的機制與運作方式,期使協作中心可以在災害時協助區公所整合民間力量,甚至協助物資調度與跨單位協調。劉教授鼓勵區公所持續辦理自主演練,讓防災行動更接近實務運作。在避難收容場所的課題上面,朱志航博士介紹說明避難所不只是空間的提供,也包含物資發放、災民照顧等細節,必須要有完整規劃與專業訓練,才能在災時發揮實效。
有里長指出,如果遇到短延時強降雨,或是長時間降雨的情形,常會造成邊坡穩定的疑慮。對於坡地災害的認識與防範,與接獲到土石流紅黃色警戒的疏散撤離機制,強韌台灣計畫中也會安排相關訓練與演練。
暖暖區長陳儒東說,「開口合約」制度的重要性,平時要預估好所需品項與數量,並事先與廠商簽好彈性合約,避免災害時物資缺貨或價格暴漲而影響應變。建議可以舉辦如「野外炊事」的演練,實際操作炊煮流程,同時建立可動員的志工名冊,強化社區的整備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