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惡「三陰性乳癌」OUT!早發現早治療,預後佳!
基隆醫院院長林三齊(右)、外科醫師沈志欣(左)呼籲,「三陰性乳癌」OUT!早發現早治療,預後佳。(記者柳芬馨翻攝)
【記者柳芬馨基隆報導】極惡「三陰性乳癌」OUT!早發現早治療,預後佳!
衛生福利部基隆醫院外科沈志欣醫師分享案例,65歲女性高血壓及病毒性C型肝炎病史,因摸到乳房有腫塊求診。經觸診檢查,右乳房1顆實心的硬塊,腋下無異常。沈醫師進一步以乳房超音波檢查發現於乳頭7點鐘方向、距離乳頭5公分左右,另1顆低迴音病灶,大小約3乘3公分;腋下並無看見異常淋巴結。經乳房粗針穿刺檢查結果為「三陰性侵襲性乳癌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依切片病理報告判斷此時的臨床分期為右側乳癌第2期,屬於早期的乳癌。
沈志欣醫師說明,按照標準指引,治療選項先化療、再開刀。一般會建議先做前導性治療,化療加上免疫治療,之後再手術切除腫瘤;但若想要先開刀,直接進行右側乳房保留手術和前哨淋巴切片手術,之後再接續輔助性治療,也是可行的方案。經過討論,病人相當希望「腫瘤儘快從身上消失」,因此選擇了直接開刀。
沈醫師研判術後回診報告,確認此案例病人腫瘤已經完全切除,邊緣也都切乾淨,加上腋下淋巴沒有轉移,接下來需按照流程接受術後輔助性治療,包括化療和放射線治療。後續安排人工血管置放手術(Port-A),成功放置人工血管後,不到2年病人已順利地完成了化療、電療和接續的治療。至今預後良好,原本因化療掉髮已長回一頭濃密髮,重新回到罹癌前的生活步調。
「三陰性乳癌」是乳癌的一種亞型,定義上指的是腫瘤細胞在3個常見的受體(雌激素受體、黃體素受體、HER2受體)上均為陰性,即這些腫瘤細胞不表現出這3種受體,因此不易對荷爾蒙治療(如Tamoxifen)或HER2靶靶治療(如Herceptin)產生反應。治療主要依賴化療和免疫療法,這使得三陰性乳癌以傳統的觀念來說相對難治,且預後較差,特別是轉移性乳癌的患者。由於治療方式進步,包括更新的化療、免疫療法、手術、放射線治療以及更多的臨床試驗在進行,這一類型的乳癌,已經有了更佳的存活率。
沈志欣醫師指出,早期發現重要性,乳癌常見症狀有乳房腫塊、乳房大小形狀或外觀的變化、乳房或乳頭疼痛、乳頭溢液、分泌物。國健署也有提供女性乳癌篩檢的服務,今(114)年開始將篩檢年齡下降至40歲,並向上延伸到74歲。除了原本45至69歲女性外,再前後加減5歲。乳房X光攝影為早期發現乳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大幅提高治療成功率和生存率。根據國健署統計,每17位陽性個案中約有1案確診為乳癌,比例約為1/17。沈醫師提醒,篩檢陽性個案的風險高,民眾一定要盡早完成追蹤及確診;特別是乳癌高危險族群,包括家族有乳癌病史(媽媽、姊妹、女兒…),一側乳房曾罹患乳癌,曾罹患卵巢癌或子宮內膜癌,未生過孩子或在30歲後才生第一胎,未哺餵過母奶,初經早、停經晚或長期使用賀爾蒙補充劑的女性等。
沈醫師提供乳癌預防與降低風險方法:每天運動至少30分鐘,最好是每周4至5個小時(足以爆汗的程度);維持正常體重,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盡量在35歲以前生小孩;親餵的時間越長越好;避免不必要的X光攝影賀爾蒙(賀爾蒙補充療法、生育藥物);找醫師評估任何乳房症狀或改變;在適當時機做乳房X光攝影等等。透過這些方法,若真為癌症,也能第一時間找到好的醫療團隊,並做出正確治療決策。「三陰性乳癌」患者並非指嚴重度為其他類型乳癌的三倍,也不再是過去治療成績如此負面(negative)的一種亞型。及早發現、盡快治療,完成治療後定期追蹤,預後更佳,繼續擁抱人生下半場!